打造宜居幸福之都的歷史底蘊與現實選擇

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
黨的建設教研部副教授 徐新彥
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,黨在過去十年“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在幼有所育、學有所教、勞有所得、病有所醫、老有所養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,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”,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,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弘揚革命文化,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……”這些論述為我市宜居幸福之都建設打開了新的視野。哈爾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“七大都市”的發展戰略,其中宜居幸福之都是最具有終極價值和人文情懷的奮斗目標,既符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,同時也符合我市作為全省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的省會城市定位。圖片
科學把握建設宜居幸福之都的內涵和特征
宜居幸福之都是自然、社會、經濟的復合生態系統,是由自然物質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構成的巨大復雜系統。首先,自然物質環境要達標。自然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環境、城市人工環境、城市設施環境三個子系統。哈爾濱市經過幾屆市委市政府的努力,硬件建設已經初具規模,地鐵基本延伸到城市骨干網絡,過江通道日臻完善為“兩岸繁榮”提供了可能性,三環也已基本建成,交通基礎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,進而能夠承載宜居幸福之都所需要的基礎硬件設施所需。其次,社會人文環境要達標。社會人文環境主要包括城市社會環境、城市經濟環境和城市文化環境三個子系統。我市在經濟發展環境、社會安全環境等方面雖有歷史欠賬,但是近年來進步很大,取得一定的成績。宜居幸福之都的特征主要包括:環境優美、社會安全、文明進步、生活舒適、經濟和諧、美譽度高等。哈爾濱市在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,需要作出努力。從文化環境來看,哈爾濱素有大氣、洋氣、靈氣和音樂之城、藝術之城之美譽,哈爾濱人注重生活質量,追求時尚,酷愛休閑,天然具有幸福宜居的文化基因。這些都是我市的歷史成就和人文積淀,只要摒棄以往粗放發展、殺雞取卵式發展,堅持綠色發展、人文發展、可持續發展,哈爾濱市宜居幸福之都是完全具備發展條件的。最后,面面俱到不可取。宜居幸福之都不一定等于經濟高速發展的特區和經濟、政治、金融高度發達的一線城市,不一定聚集大量的精英和財富,而是具有自然之美、人文之美、生活便捷、怡情養性的生活之地。如果打造出這樣的品牌,讓全省甚至全國的游客感受到獨具特色的北國宜居特色和風格,哈爾濱的經濟可能迎來又一輪大發展快發展的機遇。
深度挖掘我市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內涵
哈爾濱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,有“東方小巴黎”“東方莫斯科”“共和國工業的驕子”之稱,素有人口集聚和經濟發展的基因。如何挖掘我市的資源稟賦和文化內涵,這是宜居幸福之都的必然要求。首先,挖掘生態資源稟賦。哈爾濱坐落在松嫩平原最東端,松花江穿城而過。自然環境優美,空氣質量狀況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名列前茅。大、小興安嶺屬于我國天然的生態屏障,在極端天氣、自然災害、環境污染頻發的當今世界,哈爾濱市夏天的清涼怡人、冬天的冰雪情緣令人神往。這些獨特的自然資源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資源。其次,挖掘文化資源稟賦。哈爾濱市素有“音樂之城”“藝術之城”之美譽,居民能歌善舞,多才多藝者眾多,公園、綠地、江邊到處都有歌聲在蕩漾,都有藝術從業者在寫生。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后,宜居幸福的重心日益向文化生活傾斜,我市應該打造品牌,創設平臺,形成特色,讓文化和藝術成為居民生活中近距離享受的思想盛宴。最后,挖掘配套資源稟賦。隨著縣域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遷徙,“一老一小”人口在逐年增加。教育和養老在宜居幸福之都建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。哈爾濱作為省會城市,在教育和養老方面具有一定的雄厚基礎。日益完善養老產業,做好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,抓好老少兩頭,能極大地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,同時也能吸引更多的外來人口。
精準實施建設宜居幸福之都的路徑和方法
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,我市建設宜居幸福之都的著力點首先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:首先,在加大投入上下功夫。千方百計加大投入,盡早完成城市自然環境的升級換代,構建便捷、環保、現代的生活圈。雖然宜居幸福之都不一定都是經濟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,但是基本的生活保障應該是富有的、充裕的甚至是無憂的。如果百姓生活不方便,做不到安居樂業,宜居幸福之都也是不可能做到的。同時,吃喝玩樂、消遣休閑、接待旅游、交際提升等社會功能設施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文化背景的,因此加大投資力度,完善社會功能仍然是我市目前宜居幸福之都建設的第一道題。其次,在社會保障上下功夫。千方百計提升收入水平和就業水平,讓百姓物質生活水平上檔次,提升幸福感。加大就業這一民生之本的政策扶持力度,讓百姓有活干,有收入。社會成員如果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,生活能夠安逸,社會和諧穩定、安全幸福宜居、家庭完整幸福等才能逐步實現。要提升就業、住房、醫療、人才等保障水平,只有社會保障工作及時到位,才能吸引更多的勞動者和外來人口,宜居幸福之都才有基礎。最后,在城市管理上下功夫。提升城市發展軟環境,提升社會治安、生態文明等社會環境。打造宜居幸福之都,軟實力非常重要。要提升城市經濟環境,讓經濟主體辦事順暢科學,創業便捷有錢賺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,創建全國文明城市,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讓市民的文明素質、社會的和諧文化、城市的生態環境都成為宜居幸福之都的一大特色,讓我市人民安居樂業,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。
?